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务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地方动态 >>正文

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坚守为民初心

时间:2024-12-19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政法网

  夜幕降临,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集镇上一盏盏太阳能路灯自动亮起,柔和而明亮的光芒洒满街道。

  “新安装的路灯不仅解决了夜间出行难的问题,还提升了整个镇区的形象,让人倍感温馨和自豪。”村民们纷纷点赞,“特别是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这份光明更是给予他们极大的安全感。”

  在这之前,水江镇集镇上的部分路灯逐渐老化,居民夜间出行也有诸多不便。面对这一民生痛点,水江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广泛听取村民意见,最终引入既节能减排、后期维护成本又较低的太阳能集成照明系统。

  基层治理保障的是民生,守护的是民心。水江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好基层治理“绣花”功夫,把民生“小事”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把群众关心的事办实、办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水江镇党委书记苏城杰(右一)巡查矿区安全生产

  强化党建引领

  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基层治理成效扎不扎实,关键是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引领力。

  强化党建引领。水江镇党政“一把手”每月定期组织驻村工作队员、乡村振兴专员、大学生专干谈心谈话、谈工作谋打算,充分调动他们干事积极性;注重从优秀回乡毕业生、农业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每月针对“党建信息化”组织开展一次会商,找短板、做研判;积极指导水江镇新成立的花旗物流党支部,以“党建+公司+员工”管理模式提高新就业群体的凝聚力;成功启动“水江红爱心教育基金会”,有效推动农村党员、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

  坚持抓党建促产业。水江镇壮大肉牛养殖村级产业,与宜春学院专家团队达成高产肉牛养殖、疫病防治体系项目合作意向,攻破5个养牛技术难点,大大降低了肉牛养殖技术风险。

  抓红色名村建设。水江镇上洞村完成了红军井、廊道、红军小道的建设,启动了战壕修缮;小洞村4个省级文物保护点全部完成修缮与布展,建好了彭德怀旧居、红色驿站及村史馆等硬件设施。2023年5月,上洞村获批省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2023年,小洞村被列入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深化“放管服”。水江镇积极深化“放管服”及“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全面推行错时延时预约服务,统筹部署好12345热线办理工作,不断畅通诉求渠道,做到第一时间转派、督办、反馈,切实做到“接诉即办”,及时回应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

  探索红色治理

  水江镇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机结合,探索具有水江特色的红色治理新模式。

  建设占地面积350平方米的水江镇红色教育馆。水江镇教育馆在传统陈列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全息投影等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展示红色党建和红色法治教育内容。

  水江镇先后启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名村建设等项目,修缮列宁小学旧址、湘鄂赣省交通站旧址、浏萍醴边境指挥部旧址等遗迹,全力打造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及江西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进一步筑牢传承红色基因的阵地基础。2024年1月,水江红色教育基地入选第五批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水江镇共有“法律明白人”1069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0个,每村至少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建立行政复议代办点10个,由政法干警和司法人员担任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同时开展法治教育讲课提升中小学生法治素养。

  水江镇建立综合受理、接诉即办、会商研判、分流转办、首问负责、协同联动、限时办理、回访反馈等一体化机制,形成工作闭环,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水江镇积极发挥“红色引擎”作用,探索“红色网格+屋场”恳谈会、“红色文化+巡回审判”等新模式化解矛盾纠纷。整合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基层调解力量,实行风险隐患联查、矛盾纠纷联调、重点人员联管、基层平安联创。

  水江镇位于“湘赣中心、宜萍边界”,三面与萍乡市东源、桐木、鸡冠山等乡镇毗邻,两面与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天台镇相接。水江镇党委政府结合水江边界实际,严格执行“镇管线、村委管段、管护员管点”分级管护措施,全面落实“一桩一员一证”做法,出台了边界管理制度,明确了“线、段、点”管理责任;细化了管护员日常“界线巡查、界桩检查、界桩维护、制止破坏、纠纷调处、法治宣传、动态报告、资料归档”等8项工作内容,切实维护了边界稳定,增进了边界友谊。

  办好民生实事

  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如何解决才能取得更好实效?水江镇党委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把群众关心的事办实、办好。

  水江镇政府领导班子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召开“屋场会”,让老百姓畅所欲言,收集了很多“问题清单”,然后通过逐一整改,让“问题清单”变成了“幸福清单”,获得老百姓的好评。

  为有效解决群众对3岁以下孩子送托“不放心”“不方便”的难题,水江镇争取专项资金在该镇中心幼儿园增设水江镇托育中心。托育中心项目改造已于2023年6月开工,改造整体工程2023年12月已完工,2024年春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

  水江镇沧溪村李子塘至兰背组的组级公路,只有600多米,是村民到村委办事和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由于没有做硬化,导致村民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因这条路的长度不够,宽度局限于3米,要立项困难重重。在水江镇政府的争取下,改造这条路的项目融入了水库移民项目库,最终该项目的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条道路修好硬化后,兰背组村民高兴的自发放鞭炮庆祝。

  水江村正山组比其他组地势更高,到了夏天水量很小。给村民生活生产造成不便。2023年,水江镇在这里新建了一个水池,几十户村民不再受饮用水困扰。村民黄耀谷老人开玩笑说:“以前的自来水比牛尿还小,现在的自来水能把我家里的塑料筛子都冲烂,真带劲。”

  汇聚乡贤力量

  “红色水江,伴我成长;饮水思源,回报家乡。我要接过水江红教育基金会的爱心接力棒,回馈社会,奉献爱心。”今年8月22日,考入华南理工大学的水江学子黄紫涵在“2024年水江镇‘满天星·鑫跳动’教育奖扶助公益项目暨乡村教师表彰大会”现场动情地说。

  水江镇党委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乡镇建设发展的长远之计。在党建的引领下,水江镇党委书记带动村党支部书记,党员带动群众,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广泛发动乡贤参与乡村教育公益事业。

  水江镇政府制定了《乡贤评选办法》,乡贤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当前,符合“有德行、有才能、有成就、有声望”精准画像的水江镇乡贤数量超过450人。

  2023年上半年,水江镇在水江乡贤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宜春市首个乡镇教育类慈善基金会。基金会收到的公益基金捐款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中榜学子,扶助困难学生以及支持水江镇中小学教学场馆建设和设施设备的更新。

  为激励乡贤返乡创业,水江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在浙江省义乌市创业的水江籍假发制作老板林圣安、曾德富、黄超等陆续返乡创办假发制作厂。

  至今,水江镇假发制作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产业。产业规模由最初的5家企业,发展到如今的93家企业,销售方式由原来的仅通过广交会和发博会推销,发展为网络平台、跨境电商、抖音直播等多种新型销售方式。

  目前,水江镇有2300余人从事假发制作产业,假发制作产业的年产值达2.5亿元,规模在全省位居前列。水江镇计划拿出40亩地建产业孵化基地,为“小而美”的乡村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文/图 全媒体记者李光明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4/1212/20241212614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务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务法制网 zw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