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在诉”解纷争
时间:2024-12-19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政法网
“我是来碰碰运气,没想到他们这么重视。”乐平市市民李然(化名)说起自己的信访经历,对政府工作人员赞不绝口。不久前,乐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叶传红上门为其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至今让他感动不已。 近年来,景德镇市全面落实《信访工作条例》,通过实施“五化四到位”(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秩序维护法治化;信访部门督办到位、职能部门处理到位、监督部门问责到位、政法机关处理到位)举措,构建市县乡三级一体贯通、市直重点部门一体推进的工作体系。 坚持司法为民,树牢“如我在诉”意识,如今,在景德镇市各级政法机关,涌现了一批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专业化建设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答疑解惑(图/受访单位提供) “访调诉”一站通办 在乐平市综治中心,似乎有种力量,总能让群众一腔怒气而来、平心静气而归。群众来该中心反映诉求,进门就有工作人员做好登记甄测、前端引流,并有乐平市委信访局等单位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核实登记来访信息。 为了舒缓来访群众焦躁的情绪,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市综治中心设置了休闲区域,供应茶水、干果,让群众可以歇一歇脚、顺一顺气。在候访间隙,群众还可以通过自助法律咨询平台,随时进行视频法律咨询。 “对于简单的矛盾纠纷,网格员、人民调解员能就地化解。而对于征地补偿等疑难复杂纠纷,他们难以解决。”乐平市委信访局局长、乐平市综治中心主任程海兰说,“我们积极建立信息共享联调机制,强化统筹调度,打破各部门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全面实现各部门联调联动。” 乐平市综治中心采用“常驻+选驻+邀驻”模式,吸纳了全市26个单位、组织入驻。在联合接访区,共设有14个接访窗口,其中12个常驻窗口,由涉及民生较多的卫健、生态环境、城管、教体、人社、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派员常驻。 为了更好地实行“诉访分离”,乐平市综治中心还设立了涉法涉诉区。今年,乐平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正式入驻,联合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涵盖信访接待、立案审查、速裁调解、服务疏导多功能,推动诉讼服务提档升级。 今年以来,景德镇市重点推进“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依托县(市、区)综治中心,研究出台了“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并配套制定了《推进县乡村“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的工作方案》以及“访调对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的工作流程操作图,为全市规范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和指引,确保“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发展。 预约领导接访下访 看见乐平市公安局局长上门来解决问题,对于李然来说,还真是头一遭。前不久,李然因挖掘机切割租售问题与他人产生纠纷,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通过景德镇“接访下访”预约小程序,预约了乐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叶传红帮忙处理。 令李然没想到的是,叶传红为了了解详情,竟然上门接访。 李然向叶传红面对面讲清了自己遭遇的问题,叶传红当即安排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方面事项进行协商。棘手的矛盾经过了多次协商,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为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今年5月,景德镇推出线上预约信访平台,群众只需线上点单,2分钟就能得到响应,把“上访”变为“下访”,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少跑腿、少跑路,在家门口解决信访诉求”成为群众最直观的感受。 今年8月,信访人刘某通过线上预约信访平台,预约了景德镇市公安局副局长余士良,反映当地派出所对他与朋友间的纠纷迟迟未进行有效处理。接访后,景德镇市公安局督察、法制、信访部门民警集体阅卷评查,发现该起案件存在没有及时受案、调查不细致、取证不全面,没有按刑事、治安案件的办理规范调查取证等问题。 在及时解决刘某反映的问题后,景德镇市公安局还下发通报,要求办案单位及民警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及时调查取证、搜集固定客观证据,在查明事实、固定证据的情况下,再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从而推进案件办理,避免此类信访事项的发生。 据了解,“接访下访”预约小程序自今年5月底上线运行以来,已有40余名群众通过小程序预约,景德镇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领导按照预约时间、地点开展接访下访29次,接访来访群众30人,29件信访事项已化解22件,其余7件案件正在化解中。目前,“接访下访”预约小程序已在景德镇19个市直单位和县(市、区)推广。 大数据赋能信访 设立在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信访工作法治化指挥平台”于今年开始运行,它是为实现信访工作理念、体系机制和司法能力法治化的目标而进行的一次创新尝试。 在该指挥平台的大数据首页,该板块将全域信访工作开展情况,以“全市法院一张图”的模式,进行动态展示,该院领导通过电脑端即可实时掌握全市法院“三源治理”情况,对全市法院信访工作法治化落实情况进行全流程动态监控、分析调度。 为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该院还为平台设计了配套使用的“景法信通”微信小程序,涵盖判后答疑、在线信访预约、远程视频接访等功能。 今年7月,“景法信通”微信小程序接到市民林某玲的信访诉求,作为一起故意伤害刑事案件中的受害人,林某玲将自己拿不到赔偿金的遭遇发送到平台。平台分析调度对接承办庭室,会同属地基层法院借助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信访工作法治化指挥平台”开展交叉评查,释法说理,成功化解该信访案件。 如何让信访法治化工作走深走实,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指挥平台设置了“办理法治化”工作板块,受理的信访案件以流程图、日志的形式明晰办理情况,并为每个案件配备进度条,将案件分为“登记受理、分配流转、办理答复及满意评价”四阶段,使信访案件办理步骤从数据模式转为可视化模式,实现了对每一起信访案件每一个阶段进行实时跟踪、全流程监督。 据了解,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托指挥平台,全面排查全市的信访积案,梳理历年信访积案67件,以“一案一册、一案一化解”为工作原则,由该院领导包案,将各案落实到人,67件信访积案,已由该院领导接访60件,办结57件,占比85.07%。 ◎文/全媒体记者吴强 |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4/1211/20241211614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以“我管”促“都管”
下一篇:千年瓷都平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