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务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维权援助 >>正文

警惕假车牌形成“破窗”效应

时间:2024-03-31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长安网

  杨博

  本想搜索车牌装饰框,结果搜到一堆车牌图案的商品,有的标注“门禁识别专用”,怎么回事?《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多个网络购物平台、二手交易平台,有不少卖家正在公开叫卖这类“车牌”,他们号称可以“1:1还原”“定制”各种车牌,传统蓝底车牌、新能源绿底车牌以及摩托车牌等,“全国各地车牌都能复刻”“轻松通过各种门禁识别设备”。

  “定制车牌”如此有市场,使用这类车牌真的合法合规?当然不是。但卖家和买家的话反映了不少人的真实认知:“不上路”“私下用”“只是用来过小区门禁”,就没事。他们口中的“没事”,其实指的是违法成本低,并不是不违法。实际上,“门禁识别车牌”就是假车牌。制作、买卖、使用假车牌的行为不仅涉嫌违法,还可能涉嫌犯罪。

  毫无疑问,公然销售、使用假车牌,扰乱了公共秩序。假车牌充当作案工具,行车安全的风险提高了。一旦发生事故,不仅真牌车车主遇上麻烦事,而且保险公司也会因附带的骗保等欺诈行为而遭受损失。如果假车牌被用于营运活动,还会造成国家税费的流失。即便如卖家所说的“仅作门禁识别使用”,也有可能关联非法闯入、欺诈等罪行。

  我们要警惕的是,网购“1:1还原”车牌会形成“破窗效应”。如果公然销售和使用假车牌没有受到惩戒,就会助长更多人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出现“一人违法,众者随之”的现象。所以,要提升门禁设备网络识别技术,及时发现、从严处罚交通失信行为,让监管“成网成体系”,斩断假车牌的产业链。其中,网购平台要发挥作用,通过和执法机关形成信息分享、紧密协作的机制,从严从快“捉住”黑灰产业链的“破窗者”。    


原文链接:http://www.hebeipingan.org.cn/zflt/608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务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务法制网 zw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