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务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维权援助 >>正文

疫情更凸显预付卡风险

时间:2020-04-30 作者: 来源:


健身房老板“跑路”,数千元消费卡作废;饭店公告“撤场”,预存消费金无处索偿;教育机构宣布倒闭,过万元课程费“打水漂”……疫情期间,多地频现预付卡纠纷。仅2月份以来,全国有数十家教育培训机构因关停、不返还消费者预交费被投诉,其中不乏知名机构。


新冠肺炎疫情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尤其考验商家的抗风险能力。几个月来,消费者出于安全考虑,减少了大部分的消费活动,经营者延迟复工甚至无法复工,导致不少企业持续性支出大于收入。个别企业扛不住资金周转压力,选择“倒闭”“撤场”,这在意料之中。然而,预付费在兑现之前,属于消费者的个人财产,经营者无权挪用,更不能据为己有。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经营者都应该想办法返还,而不能打起“失联”“跑路”的歪脑筋。


仔细梳理媒体公布的“跑路”名单,除了个别商家令人“没想到”,其他诸如健身卡、培训卡、美容卡等各式各样的预付卡,公众应该“想得到”。即便没有疫情这个因素,这些领域也早就成为“跑路”、纠纷重灾区。中消协发布的《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预付式消费”从健身、美发美容、洗车到教育培训等领域,成为维权老大难。眼下讨论预付卡,疫情影响固然不可忽略,但重点还是预付卡不规范、消费者没保障。


目前,对预付卡的监管方式主要是重心前移,对相关企业实行备案和资金存管制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到几百元的理发卡、洗车卡,相关部门很难如实掌握情况。现在,往往是大型超市、百货商场进行了备案和存管,而大量的小店铺、小商家在监管视野之外。此外,对发卡或售卡的相关违法行为,法律只规定处3万元以下罚款,也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可见,预付卡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准入门槛低,大量规模小、资质差的经营者涌入营销行列,导致市场主体身份复杂、良莠不齐,相关部门很难面面俱到。因此,一方面,可以充分考虑引入运用大数据技术,搭建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把发卡主体资质审核、经营状况及风险提示、失信惩戒信息等打通,及时向消费者公布和预警;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以互联网平台为主体,依托平台进行资金存管,实现更多折扣式的服务。如此,消费者权益便有了双重保障。


小小一张预付卡,折射的是市场秩序是否完善,衡量的是市场环境和市场活力。眼下,预付卡的争议越来越多,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置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约束之下进行再审视。如果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就应该想办法进行调解,监督经营者按时还款;如果商家存心欺诈、故意“跑路”,就得拿出严格的处理措施,使其为自己的不诚信付出代价。(王庆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务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务法制网 zw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