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务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维权援助 >>正文

一个讲了55年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它吗?

时间:2020-02-11 作者: 来源:

在中国浙江,

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诸暨”。

春秋末年,西施浣纱,

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

“沉鱼”的故事被演绎成了

各种版本的美丽传说。

两千多年后,

这里诞生了一个更让当地人骄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枫桥经验”。

这事儿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

一切源自一笔账

上世纪60年代,改造“四类分子”(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工作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着……

1963年,浙江诸暨市枫桥镇一次日常的工作会上,有位老干部根据枫桥镇当时的警力给大家算了这样一笔账:

如果要把“四类分子”都抓起来,那么每位民警至少需要管100个“四类分子”;

如果不抓,而是发动村里的群众去管理,每个人最多只需要管5个“四类分子”。

现在看来,这笔账还真是不简单……

其实,改造“四类分子”就相当于烧烤。

过去的“武斗”好比大火,烤的东西外焦里不熟;

枫桥的“文斗”好比文火,外熟里嫩,恰到好处。

当时的枫桥镇西畴大队,有一个很顽固的大地主,先后斗了他20多次都没有制服,群众称他为“橡皮碉堡”。

后来,群众将策略改为同他进行充分说理,最终被攻破!

通过发动群众,开展说理,枫桥镇“四类分子”一个没捕,全部实行了就地改造。

让“枫桥经验”正式诞生的一份文件

1963年10月底,枫桥区“社教”运动对敌斗争阶段基本结束,正在杭州视察的毛泽东同志在听取枫桥试点工作汇报时说:“这叫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1963年11月,遵照毛泽东同志指示,公安部原副部长凌云同志在枫桥主持起草了《诸暨县枫桥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

(毛泽东同志批文)

11月20日,毛泽东同志批示:“此件看过,很好。讲过后,请你们考虑,是否可以发到县一级党委及公安局,中央在文字前面写几句介绍的话,作为教育干部的材料。其中应提到诸暨的例子,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此后,“枫桥经验”开始大量运用于全国各地的实践工作当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64年1月、1965年1月,中共中央连续两次作指示,把“枫桥经验”推向全国。

1965年,第十四次全国公安会议召开,再次向全国推广“枫桥经验”。那时候,全国各地都有了“枫桥经验”的兄弟姐妹,他们一起茁壮成长……

上世纪70年代

“破缸而逃”的故事

时间的指针拨动到了70年代,“枫桥经验”多了三个新任务:追逃、帮教、摘帽。

由于受到之前自然灾害的影响,大量农村盲流乞讨人员流窜到城市,给城市的治安带来巨大压力。枫桥派出所的民警运用“枫桥经验”,主动到上海、广州等地召回22名流窜犯,就地教育改造,有效地解决了治安老大难问题。

钟瑛大队社员骆尧松因母亲改嫁,从小缺乏管教,七八岁就开始偷偷摸摸。后来被学校开除,骆尧松偷得更凶了,社员很恼火,他父亲很生气,就用一只大水缸把他罩了起来,不料他半夜用石头敲破水缸逃走了。

这样,骆尧松被人叫做“破缸而逃”。

外逃后,骆尧松到处流窜偷扒,经过枫桥镇干部群众帮教后,逐渐变成了一名先进生产者。

20世纪70年代,枫桥率先提出“帮教”理念,帮助教育失足青少年和一般违法人员,更有效地实现少捕、矛盾不上交,开了全国帮教工作的先河,成为公安基础工作的先导。

图为时任枫桥派出所指导员许根贤(右二)和村干部研究帮教工作。

1977年11月至1979年5月,公安部一局副局长赵明率公安部工作组会同浙江省、地、县工作组在枫桥蹲点一年多,总结指导摘帽工作。

1979年,枫桥区干部群众在全国率先给改造好的“四类分子”全部摘帽,为全国开展摘帽工作提供了范例,得到当时的公安部部长首肯。

1979年2月5日,《人民日报》就此发表《摘掉一顶帽,调动几代人》长篇通讯,全面介绍枫桥区给“四类分子”摘帽的经验。

这便是“枫桥经验”最初的故事。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随着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就地预防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成为“枫桥经验”的新内容。

时代在发展,经济在进步,许多以往不显山不漏水的矛盾也随之浮出了水面:昨天老张家占了隔壁老王家的宅基地、今天老李家的牛踩坏了老赵家的庄稼、明天老刘和老陈因为同时追某个姑娘准备约一架……

1990年11月24日,彭真同志给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乔石写信,其中提出:“整顿治安,从长远看,教育人改造人是更重要的和根本的方面。可以考虑参考1964年中央指示推广的‘枫桥经验’,择其适合现状者推广之。”

这一时期,枫桥的干部群众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打、防、教、管”融于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经验,就地预防化解矛盾,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

当时流行的这句话,如今读来还挺有味道。

全国上下再次掀起了学习“枫桥经验”的浪潮。

进入新时代

“枫桥经验”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2003年11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大会指出,要把学习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抓手,以基层安全文明创建系列活动为载体,使“枫桥经验”在全省城乡基层单位全面推开,并贯穿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之中,有效维护全省社会稳定。

2013年,习近平同志再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在从预防化解矛盾向基层社会治理转变,从群防群治向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社会治理机制转变,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在绍兴:

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自2006年建村以来,没有出现过一起百姓上访事件。要问秘诀是什么?就是村里人熟知认可的“三上三下”制度,即:

一上一下(收集议题):群众意见上,干部征求下

二上二下(酝酿方案):初步方案上,民主恳谈下

三上三下(审议决策):党员审议上,代表决策下

如今,枫源村在“三上三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三公开”:测评情况公开、实施方案公开、表决结果公开,进一步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两年前,上虞民警开始在警用包里带上表格、相机、人丹、起子等40多件物品,帮助留守老人和孩子办理户籍业务,没想到“背包警”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

如今,“背包警务”已推广至上虞南部山区的6个派出所,成为山区群众办理公安业务的移动便民窗口。

诸暨市枫桥镇南警务站的墙上挂着六张“很有意思”的照片。照片中的故事不尽相同,主题却一模一样。

多年来,镇南警务站始终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追求,通过“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被群众亲切的称呼为“邻家好警察”。

近年来,枫桥镇的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伴随着新时代成立的“红枫义警”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这群热心人从起初连统一的服装都没有的“杂牌军”,很快成长为枫桥镇一道靓丽的“枫警”。这里有一位叫陈荣周的站长,枫桥镇马路上的490多块窨井盖在什么位置、有无破损,他心里都一清二楚。

……

在浙江:

“海上有事莫急,回港找准边防”,宁波市象山县石浦边防派出所联合海事、渔政、港航等职能部门,建立了海上矛盾纠纷联调中心,实行24小时实体化运作,应对“船多渔场少”引发的各类海上矛盾纠纷。

嘉兴的基层治理模式——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

对于社区治理工作,嘉兴市的乌镇有着自己的秘密武器——“乌镇管家”,他们或是卖菜的大妈,或是快递员、送奶工,或是出租车司机……

“管家”们穿梭在青砖白墙间,捡垃圾、疏导交通、宣传劝导、调解矛盾,为乌镇的安全、文明、和谐、有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浙江省铺设了社会治理一张大网,由“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与平安建设信息系统构成的“两网融合”。

……

在全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全国各地,一个全面开花、出新出彩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国版呼之欲出。

比如“律师公证调解三位一体,体现专业行业调解组织特色”的北京样本;

比如打造了“武汉微邻里”平台、网格案事件分流平台、“网红网格员”等产品、实现了互联网技术与创新“枫桥经验”深度融合的湖北模式;

比如通过“听证+重大事项决策”模式,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发生的山东体例;

比如结合民族民俗文化,探索了石牌调解、山歌调解、鼓楼调解、少数民族语言调解,同时又加强跨国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广西特色;

比如通过“枫桥经验”推动和保障本地旅游行业发展的海南版本;

……

美丽的地方都有故事,尤其是“枫桥经验”的故事更是数也数不尽。

枫桥,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三国时期,枫桥就号称“绿野”。如今,一路走来,在枫桥镇,当地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调解员,人人参与调解工作,各个乐此不疲。如今的枫桥经验愈发凝心聚力,不断扩大社会团结面,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和谐稳定、河清海晏的朗朗乾坤。

五十五载栉风沐雨,“枫桥经验”始终未变。未变的是善于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灵魂。

五十五载砥砺前行,“枫桥经验”始终在变。变的是因时而动、不断创新,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新需求。

站在新时代,坚持好、发展好“枫桥经验”是时代的命题,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枫桥经验魅力依旧、故事依旧,而下一个故事的主角可能就是你!

彩蛋: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枫桥经验”,小编来到了“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进行实地探寻与学习。

出发之前,领导嘱咐,如果这次没能把稿子写漂亮,就要没收了身份证,把小编扔在诸暨自生自灭。小编为此一直忧心忡忡,茶饭不思。

直到小编发现了它:

看着这个便民利民的神器,眼前一亮的小编只想说:“身份证您随便没收,回不了北京算我输!”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务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务法制网 zw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