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务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维权援助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时间:2020-02-11 作者: 来源:

  每到春节,校园里也总是充满年味儿。

  从东北平原到河西走廊,从齐鲁大地到贵州苗寨,编钟、马头琴、南音、渔歌号子、采茶戏、梆鼓舞、京剧、川剧、皮影、年画、刻纸等数百种传统文化正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以美育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画面】 每年举办春联来了活动,江西省赣州市文清路小学的场面蔚为壮观。最多的一次,7000多张课桌摆在操场上,7000多个孩子同时挥毫泼墨,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神采飞扬。

  万事顺心如意来,五福临门鸿运开翰墨飘香歌盛世,丹青亮彩写华章宝地丰年升喜,华堂嘉岁入祥教师章晓璐一一查看学生们的作品,十分欣慰。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书法?这就是传承的力量。文清路小学校长刘艳琼笑着说:书法有着汉字的画面美感和韵律美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孩子们学书法,不仅是让他们写得一手好字,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养成持之以恒的珍贵品质,净化心灵。

  字如其人,立品为先。书法教室后面,8个大字格外醒目。我觉得,练字就是练人,小姑娘邓可欣认真地说:学书法以来,我觉得自己能更容易地静下心来。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一个人要注重拓宽胸襟、涵养气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叶朗说。

  那么,如何有效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呢?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校长王欢认为,这不仅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更要研发其育人模式、育人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个热闹的场景,希望它能真正住进孩子心中。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内涵,很多学校做出了探索。在北京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龙舞狮舞课程开设多年,孩子们舞龙行云流水、舞狮欢腾跳跃,践行着校训诚爱勤勇中能合作、敢吃苦、耐磨炼的精神内涵;在广东佛山市石湾第一小学,把陶美、陶技、陶品确定为陶艺教育的目标和方向,通过教给学生制作陶器,涵养他们的审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让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

  用好课堂,贯穿教育各个环节

  【画面】 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松桃瓦窑四面花鼓代表性传承人龙云辉,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鼓王,却一度遇到无人可传的尴尬境地。身边的人都劝我放弃,花鼓舞不能当饭吃,不如外出务工。龙云辉说。

  今天我教大家一个推磨鼓,首先,我示范一下第一小节。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的操场上,龙云辉的课开讲了。

  这所学校的大课间与众不同。学生们人人拿着两个拴着红、黄、绿三色绸子的鼓槌,随着鼓点舞步飞扬,跳起花鼓操。花鼓舞没有伴奏,只有鼓点,边打边舞,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就把花鼓舞改编成花鼓操,人人都能跳、人人都会跳。龙云辉很有成就感,他在学校开展分层教学,还收了一大批学得快、能力强的徒弟学花鼓舞。

  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要想更好地传承,就需要加强学校的力量。龙云辉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就要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学校+传统文化,碰撞出了传统文化新的生机。在山东淄博市齐陵第一中学,民间剪纸打破了学科的界限,语文课上,融入与剪纸有关的成语故事和古诗词,数学课上,直接用剪纸讲起倍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等概念;在广东佛山市南海中学,粤剧文化不仅是唱段,还是语文课上的汉语韵律、美术课上的粤剧脸谱、体育课上的粤剧身段韵律操,甚至是信息技术课上的粤剧视频作品。

  在清华大学京昆艺术文化传承基地,学生们常常排长队等待入场。基地陆续邀请梁谷音、周秦、李鸿良等京昆名家、学者作客艺术名家讲堂,讲授戏曲审美、解读戏曲文化。

  高雅艺术进校园,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13年来,我们在国家级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的演出中安排了京剧、昆曲、黄梅戏、秦腔等剧目,共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31个省(区、市)的高校演出近3800场,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剧目占80%以上。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万丽君介绍。

  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创造创新

  【画面】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传统木版年画之一,可在山东潍坊市寒亭区实验小学的推广,并不那么顺利。家长不太理解,我们出去到社会上做活动,也经常遇冷。寒亭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李丽丽说。

  问题的关键,是要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年画题材,不能墨守成规。教师陈敬华将年画融入西洋画的构图、色彩,选取孩子们喜欢的图案,让年画可亲可爱。为了争取家长支持,老师们还在家长会上耐心讲解,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一张年画。

  我们潍坊是风筝之乡,我从孩子学校那里学了年画,觉得很好看,可以把年画图案画在家里销售的风筝上。有家长来了灵感。

  春节前,孩子们不仅印了年画,还穿着红衣肚兜、扎着两个发髻,跳起了自编的配乐舞蹈《年画娃娃》。年画也不仅仅是画,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变成了墙上的年画故事、身上的年画衣服、怀里的年画抱枕我想把杨家埠年画画到世界各地!小姑娘韩妙可一脸骄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后,怎么留下来?扎下根来后,再怎么走出去、扩大社会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传承路径。通过传承的路径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就是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

  2017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关键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关系。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周荫昌说。

  前不久,北京育才小学举办了国粹声香京剧节,小演员们一板一眼,表演起《空城计》《穆桂英挂帅》《红色娘子军》等经典唱段。孩子们不是停留于刻板的模仿,而是在认真学习揣摩的基础上展开独立思考,在传统经典中融入了当代少年的创新灵气,注入新时代的美学内涵。北京育才学校小学部副校长朱绪兵说。

  强队伍、优资源、进课堂、出教材、搞活动、进社区、重交流、贵创新。如今,很多传承学校的创建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传承项目本身,而是借创建活动来激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动力,破解制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些难题。

  通过创建活动,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提高了,艺术课外活动普及面扩大了,艺术教师队伍壮大了,艺术教育设施设备条件改善了,中小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提升了,各学校艺术教育开拓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王登峰介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务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务法制网 zw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