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务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维权援助 >>正文

畲文化“攥起拳头”

时间:2020-01-07 作者: 来源:

  1月1日,罗源县畲族文化民俗小镇一期项目在松山镇八井村竣工,大批游客在畲文化体验中迎来了新年第一天。目前,小镇已整合了八井、竹里两个畲族传统名村的文化资源,打造出以畲族文化为主题,集吃、住、体验互动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畲风海韵的罗源,如今有了畲族文化与民俗的拳头项目,将为文旅融合发展增添新动力。

  一个馆,打造畲族文化大观园

  2020年元旦,作为畲族文化民俗小镇的拳头项目,罗源畲族文化民俗展示馆开门迎客。

  这是全省第一座县级畲族文化民俗馆,由畲族历史记忆馆、畲族技艺传承馆和畲风畲艺文创馆三部分组成。建馆的过程,就是罗源县对畲文化遗产的一次系统梳理与全面整合。

  县级畲族文化民俗馆能建在八井村,我们都特别自豪。八井村党支部书记雷可寿介绍说,村里原有的畲药馆、畲拳馆、畲族革命陈列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原有场地提供了建馆基础,展示内容除了最具代表性的畲族服饰、畲家拳、畲医药等非遗,以及哭嫁、祭祖、对歌等民俗,还收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畲乡的畲族文物,提升了馆藏规格。

  走进畲族技艺传承馆、畲族历史记忆馆,记者发现,除了常规展示,还融入了现代化的影音科技。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让游客过足眼瘾,更有试穿畲服、点播畲歌、学打畲拳等高科技互动体验项目,营造出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令人仿佛漫步畲族历史文化长廊,感受畲文化的独特韵味。负责项目设计的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石伟介绍说。

  在畲风畲艺文创馆,琳琅满目的畲元素文创产品同样令人目不暇接。一个上午都看不够,简直像走进了文化大观园,畲族文化太有吸引力了!专程从福州市区赶来的游客林女士兴奋地说。

  两个村,培育文旅融合产业链

  在罗源,畲族村数量不少。以往,这些村落发展乡村游多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还容易同质化竞争。此次建成的畲族文化民俗小镇,让八井、竹里两个畲族文化特色村实现强强联合,文旅产业链得以延伸。

  多彩炫丽的畲族服饰凤凰装,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竹里村一大招牌。依托国家级非遗畲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蓝曲钗,村里建起了畲服传承示范基地,设有畲服展示厅和畲服手工作坊,是游客体验罗源凤凰装的好去处。凤凰装改良后,游客穿着更方便,欢迎大家来体验!蓝曲钗说。

  此外,罗源县引进的首家文化创意企业谷仓画院也落户竹里村,专门从事软装空间设计、雕塑、美术及绘画等业务。谷仓画院将竹里村的荒废老屋改造为文创基地,游客可以现场进行各种文创DIY,如陶泥、竹编、手绘、写生、装裱等,也可以购买手作文创产品。

  在旅游配套服务方面,八井村发挥自身长处利用10余栋木构老房屋及周边土地,积极建设畲乡里度假区项目,包括度假民宿、餐厅、咖啡厅、游客接待中心、会展中心等,打造自然田园式的畲族原乡度假区。

  雷可寿介绍说,度假区还将开发畲族编织、畲族剪纸、畲族拳术、畲族山歌学唱、畲族酿酒、畲族医药泡澡等一系列畲族特色体验项目,让游客充分感受畲乡的文化魅力。

  新平台,开启畲族文化聚宝盆

  蓝、雷、钟、盘四姓广场经过改造后,内涵更丰富;修复后的畲族村落遗址,记忆更清晰;随时可见的畲元素墙绘,画面更生动八井村经过整体改造,畲族文化历史传承的脉络令人印象深刻。

  畲族文化民俗小镇建成后,将一系列畲族文化元素、符号、非遗体验项目等串珠成线,成为推介罗源畲文化的全新平台,开启前景可期的畲族文化聚宝盆。罗源县副县长徐忠琼表示。

  近年来,为了顺应市场潮流,以时代性审美推动畲文化创新发展,打造更具魅力的文化产品,罗源县邀请100名中国知名设计师(团队)参与2020年中国(罗源)畲族创意设计邀请展,设计罗源畲文创产品。通过对畲族文化的创意解构和视觉再造,提炼出以罗源地域为代表的畲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内核,大力提升对年轻游客群体的吸引力。

  目前,2020年中国(罗源)畲族创意设计邀请展项目成果正在小镇里展出,为小镇又增添了新招牌。

  小镇的未来,更加耀眼按照规划,罗源县将根据产业功能,以汇聚两条河流的滨海观景轴,将畲族文化民俗小镇分为生态涵养区、畲族文创区、休闲农业体验区、畲族文化展示区和畲医畲药康养区。五个片区规划发展,让畲文化在文旅融合发展潮流中大放光彩。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务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务法制网 zw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