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践行六大法治理念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时间:2024-12-10 作者:佚名 来源:广东政法网
近年来,深圳市坪山区司法局推进“大法务”“大普法”“大调解”“大服务”“大司法”“大执法”六大法治发展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干笃行,走出了一条具有坪山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为全市法治建设提供“坪山样本”。
聚焦法治坪山建设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坪山区以建设良法善治示范城区为目标,推动全面依法治区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完善全面依法治区、治街委员会联动机制,推动建立全省首个区级“府检联动”机制,与盐田区法院、坪山区法院建立“府院联动”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制度汇编与城管领域执法指南》,为全区行政执法部门提供便捷高效的执法指引;试点推行“行政执法监督码”,率先创新制定《坪山区涉企行政检查登记备案工作指引》。
以法治赋能基层治理,坪环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碧岭、秀新、石井等11个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全区首个“无讼社区”,完成首批36家邻里家事调解工作室建设;成立坪山区“涉外涉港澳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并运行“智慧公共法律服务系统”;深化行政复议改革,积极探索行政复议“听调议”模式,融合听证、调解与审理三大环节,行政执法制约监督权和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不断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构建“1+6+24”法律服务网络,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全覆盖,打造基层治理“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
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做好专业参谋助手。推动政府法律顾问改革,统筹23家区直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加强区直各部门、各街道的协调联动,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法治支持。政府法律顾问在服务全区重大项目、主导产业、助力重大突发事件法律剖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助力掣肘问题解决,出具法律意见5698份,备案政府合同526份。制定《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工作指引》,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与管理,政府合同管理与备案更加规范,法治保障更加完善。
群众正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办理相关业务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坪山区司法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提效率、优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维护合法权益、促进公平正义的期盼。
律师行业高速发展。由当初的10家本土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仅33人发展到如今律师事务所共26家,执业律师224人。以党建引领律师行业规范化建设,目前我区律师行业共有9个党支部,党员律师44名,同比增长10%。
基层法律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层法治力量持续壮大,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实现社区“法律明白人”全覆盖。修订完善《坪山区社区法律顾问管理办法》,推行“1名社区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常态化开展,将社区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与“法律明白人”的本土优势结合,赋能基层依法治理,社区法律顾问共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27217次。
坪山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通过“法律援助律师+人民调解员”组合,法理情融合,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减少群众诉累,让更多困难群体得到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感受到司法温度。2019年以来,坪山区法律援助中心累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680宗,提供法律帮助和认罪认罚见证5907次,接待来访来电群众咨询24694次,帮助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约2.1亿元。
坪山公证处与阿里资产、东方振邦“多元解纷公证资产处置合作项目”签约启动仪式
公证服务创新出彩。全国首创多元解纷公证资产处置服务,深圳首创“公证提存+免赎楼带押过户”二手房交易服务模式。创新推出绿色通道、远程视频办证、公证平台云在线、“公证房产管家”及“周六不打烊”服务。坪山公证处“公证资产处置”探索多元解纷新路径荣获深圳“十大法治事件”提名。
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坪山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组织架构、服务模式、机制创新上不断突破,以共建共治共享推进调解主体、方式和结果多元化,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源头化解。依托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一站式”多元解纷调解平台,构建起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商事调解等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以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为基础,以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为特色,以个人品牌调解室为标杆,实现辖区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目前,坪山区在册备案的调解组织共53个,其中人民调解委员会3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1个,企业调委会3个,个人调解工作室9个。2019年以来,各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案件21371宗,调解成功20112宗,成功率94.1%。坪山区司法局荣获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是深圳市唯一获奖的区级先进集体;与坪山区工商联共建沟通联系机制做法成为深圳唯一入选全国“两个机制”典型事例。
指导推动全区17个职能部门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公布行政调解事项清单,指引当事人积极主动参与行政调解,通过调解方式实质性化解争议。2019年以来,通过行政复议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案件114宗。
推进社区矫正智能化建设 打造“心矫治”特色品牌
坪山区司法局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在全国率先搭建了集日常值守、指挥联动、智能调度、人员培训、过渡安置等功能于一体的社矫工作实战化平台;推动成立坪山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在健全完善工作体系、提升工作效率、借力科技手段、健全协同联动机制、扩充帮扶资源等方面大胆创新,扩大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就业服务、警示教育阵地,扎实推进智慧社矫应用的深度运用。
积极协调区检察院、教育、民政和人力资源等部门,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获得帮扶对象广泛好评。依托“社区矫正中心开放日”等活动,提高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对社区矫正的知晓度和认同感。针对数量占比较大群体,主动与交警部门合作共建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扩大受众教育知识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探索高水平社区矫正技工培训,与行云新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在成城达工业城、深圳市华亚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分别设立“坪山区社区矫正就业基地”,为社区矫正对象搭建优质培养平台,助推社矫对象高质量就业。
依托专业人才优势,创新打造“心矫治”特色品牌,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及时、专业、有效的公益心理援助服务,开通全市首条“400”开头的常态化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心矫治”特色品牌项目开展以来,共开展心理咨询1538人次,专项测评2589人次,普通筛查1696人次,举办心理活动39次,参与人数2739人次,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今年7月,坪山区社区矫正中心被评选为广东省首批“智慧矫正中心”。
包容审慎执法有“度”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年初,坪山区以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领域为切入点,坚持“一件事”系统集成思维,打破部门壁垒,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坪山区安委办、区委依法治区办联合印发工作方案,通过建立“五个一”(安全监管事项清单“一张表”、安全检查工作指引“一手册”、行政执法“综合查一次”、指导服务“综合帮一次”、议事会商“每月一调度”)工作模式,对涉及跨部门、跨领域多个执法主体的相关行政检查事项进行集成,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监管对象进行联合执法检查,执法之前指导服务“综合帮一次”,组织专家对企业开展全面的帮扶指导,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置服务于执法之前、寓服务于执法之中、更服务于执法之后,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坪山区召开“综合查一次”行动部署会
今年以来,坪山区累计对辖区114家企业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比原来需要开展的261次行政执法减少了147次,执法检查压降率为56.32%,大大提升了执法效率。
接下来,坪山区司法局将继续发扬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坚定信心、奋勇前行,在法治领域改革中展现新作为,为推动坪山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加坚实的司法行政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gdzf.org.cn/xbsy/fzgd/content/post_1745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