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公安局创新城市警务“一体化”运行模式成效显著
时间:2024-03-27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长安网
白天见警察 晚上见警灯
——邵武市公安局创新城市警务“一体化”运行模式成效显著
□记者 周新 通讯员 傅志远
今年以来,邵武市公安局党委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扣社会治安形势发展需要,立足邵武市城镇化率80.4%实情,坚持思想破冰,统筹科学谋划,聚焦“警力前置”“显性用警”“动中处警”这些课题,积极探索优化建立与邵武经济发展、城区规模、社会治安形势变化特点相适应的城市警务运行机制,创新实施城市警务“一体化”运行模式改革,着力打造以巡特警反恐大队、交警大队、派出所为主体的邵武“吉祥三宝”升级版。自今年2月5日全面启动以来,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的驾驭能力、交通安全管控能力、服务人民群众能力显著增强。
科学调配
催生“一专多能”新警力
在实施警务改革前,邵武城区接处警及治安、交通管理工作主要由交警大队、巡特警反恐大队和3个派出所承担,存在警种与派出所在接处警、交通管理、巡逻防控等职能交叉、重复用警、职责不明、沟通不畅等问题。
新年伊始,邵武市公安局党委果断决策科学调配,将派出所的出警警力统一划归位于市区中心的城区综合警务站,按照“135”快速反应作战圈实行就近布警原则,由巡特警反恐大队与派出所在警务站共同承担接处警任务。同时将交警、巡特警资源整合,在城区设置14个警务岗点开展联合勤务,做到既管交通又管治安。改革后,邵武城区派出所(含警务站、警务岗点)警力扩充至民警75名、辅警163名,占全局总警力的35.2%。
警务站及各警务岗点民辅警守好“桥头堡”,当好“排头兵”,充分发挥“一警多能”作用,落实“信息导警、接警处警、交通整治、巡逻防控、反恐处突、纠纷调处、护校安园、便民服务”八位一体职责,常驻街面、动态接警、秒级出警,全面提升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一体化”运行模式启动至今,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560余起,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1100余起;“110”指挥中心共接到刑事案件警情39起,治安案件警情357起,同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7.2%、9.6%。
内涵发展
汇聚“做强基层”新动能
邵武市公安局着眼“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做强警队”的总目标,聚焦网格化布警、高峰段站点、平峰时巡线、可视化调度、多维度防控、立体式处警、全时空守护、零距离服务的八大定位,完善落实各项考核、监督机制,全额保障经费装备,着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担当精神,确保局党委决策的新警务机制落地生根。
在具体运行中,将综合指挥室前移至警务站,以“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机制为牵引,坚持科技引领,依托智慧警务,高度融合各方资源,抽调民警24小时实体运作,以研判预警、指挥调度、治安防控、电诈打防等为实战单元,实时汇聚警情、案情、社情,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实行“内接警务队、外联警务岗、直达社会面”一体运作,指令响应速度较以往提升近2倍。
打铁还需自身硬。交警大队、巡特警反恐大队秉承“贴近实战、服务实战”的理念,分别牵头开展业务培训,规范开展日常警务工作行为,提升全体民辅警的警务实战能力和安全防护意识,让城市警务“一体化”改革在实战中赋能增效。
以民为本
提升“主动警务”新质效
城市警务“一体化”运行模式改革后,警务站以警情日研判为依托,分析警情高发区域、时段、类型,梳理排查城区内治安复杂区域,定好点、划好线、控住面、连成片,部署警力开展精准巡逻防控,做到合理布点、主动出击、精准发力,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提高防控效能。
2月26日凌晨4时许,市民肖女士报警称,其被人入室盗窃,当日13时许,民警在郊区一间废弃砖瓦平房内将犯罪嫌疑人葛某抓获,从其住处缴获作案工具一批。3月3日,一名男子见财起意,将他人停放在路边的电动车盗走销赃后欲逃外省打工,可他万万没想到,民警仅用1小时的时间,沿途追踪将盗车男子抓获归案,并及时追回被盗电动车。
改革1个月来,综合警务站出警力量到场时间由之前的平均4分30秒缩短至3分10秒。其间,共制止救助11名因各种原因欲跳楼、跳河人员;快速找回走失儿童、迷路老人25人;为群众找回遗失手机、丢失物品等66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30余起,真正做到警情处置再快“一秒”、防控勤务再密“一层”、服务群众再近“一米”的工作要求。
通过城市警务“一体化”改革能最大程度地快速派警,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高效、更加规范的110报警服务,同时最大限度提升街面见警率,形成强大震慑,不断提升公安机关驾驭动态社会治安能力和平安建设的水平;对人民群众而言,发案率降低,破案率提升,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老百姓就能更安心,“邵武是个好地方”这张城市名片就会更绚丽夺目!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4/zhengfagaige_0318/410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