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整版 :去年检察机关共受理案件超9万件,对于严重暴力犯罪——依法快捕快诉 确保正义不迟到
时间:2020-02-11 作者: 来源:
1月15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上,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向代表报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各类案件95543件,办结95531件,同比增长18.5%和23.4%。今年,检察机关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对严重暴力犯罪依法快捕快诉
2019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审查逮捕案件20144件28837人,批准和决定逮捕13430件17887人;办理审查起诉案件24285件32712人,起诉19921件25332人。
生命不容践踏、暴力必受严惩,全市检察机关深化平安北京建设,依法严惩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犯罪。对孙文斌故意杀害民航总医院医生案等一系列社会关注案件依法办理,对严重暴力犯罪依法快捕快诉,确保正义不迟到。
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检察机关纵深推进,加大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力度。依法起诉涉黑犯罪案件5件53人、涉恶犯罪案件130件575人,向有关机关移送涉黑涉恶犯罪线索192 件、涉保护伞线索132件。
2019年,全市检察机关推进职务犯罪检察专业化建设,继续发挥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起诉民政部福彩系列案,辽宁省原副省长刘强受贿、破坏选举案等一批重大案件。
在金融、科技、网络电信等领域的专业化检察方面,检察机关起诉非法集资、走私、危害税收征管秩序等犯罪990件2099人。妥善办理了银豆网、易商通、钱生钱等一批重大案件。严惩网络电信诈骗犯罪,起诉22件121人,依法办理一批跨境涉台、数额巨大的网络电信诈骗案。努力追回群众养老钱、血汗钱,追赃挽损10.7亿元。
公益诉讼助绝大多数问题诉前解决
检察机关围绕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84件,立案281件,立案后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97件,行政机关回复和启动整改率为100%,完成整改91.8%,绝大多数问题在诉前都能够得到解决。
例如,铁检北京院针对京沪高铁沿线大面积堆土造成的安全隐患,及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清理堆土18万吨,有力维护高铁运行安全。
围绕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建设,检察机关不断延伸检察职能。如针对校园周边商户向未成年人售烟问题,在全市推广海淀院做法,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共督促排查校园周边商户3800余家、查获违法卷烟118.3万余支,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严防花钱减刑、以权赎人
检察机关加强对公安机关该立案不立案的监督,监督立案357人;对不该立案而立案的,监督公安机关撤销案件514人;有效防止有案不立、不当立案。针对公安机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侦查行为提出书面纠正意见89件。
检察机关为适应公安机关一站式办案模式的转变,继续推进派驻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检察制度,将法律监督向执法办案一线延伸,目前已实现16个区全覆盖。切实防止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经验做法被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推广。
加强刑事审判活动监督,开展裁判文书同步审查,提出抗诉95件 ,同比上升26.7%。加强刑事申诉案件实质审查,审结450件。在推进监狱巡回检察方面,检察机关对16个监狱全面开展刑罚执行和监管执法监督。强化刑罚变更执行监督,审结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案件2445件,对165人提出纠正意见,严防花钱减刑、以权赎人。
服务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2019年,检察机关围绕首都建设发展,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中央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围绕精准脱贫,加强涉农检察工作,共办理农民工讨薪讨债案件112件。围绕污染防治,起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101件169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35件。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朝阳院连续四年发布金融检察白皮书。
为推进司法便民利民,检察机关建设一站式检察服务中心,实现来信、来访、网络、电话、视频接访五位一体。12309检察服务热线24小时人工接听,线上线下联动处理群众诉求。研发检察业务接诉即办及查询反馈系统,实现即收即复、不超七日,系统上线以来,回复查询案件达8404件。
2020年,筑牢首都安全稳定防线
敬大力表示,今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犯罪,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筑牢首都安全稳定防线。
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好检察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促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落实中央《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长效保护机制,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加强民生检察,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套路贷等犯罪,深入开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