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务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法眼追踪 >>正文

面对“春节营销”需保持消费理性

时间:2020-01-07 作者: 来源:

  天歌

  中国消费者协会6日发布2020春节消费提示称,春节期间,正是各类商家促销爆棚的时候,消费者选择美容美发、健身、洗车、社会学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预付式消费方式时,应全面考察企业信誉和经营状况,重点关注其他消费者的点评,对卷款跑路问题频出的行业企业应当提高警惕。理性消费、按需充值,切勿盲从,勿轻信超低折扣宣传,以免遭遇无良商家卷款跑路。

  还有十几天就是农历春节了,对商家来说,自然不会错过春节营销的机会。在此语境下,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提示,显然很有必要。

  所谓的春节营销,就是商家针对春节期间的市场消费推出的各种营销活动,主要就是以春节让利、年底优惠等方式来进行的促销行为。既然消费者在春节前后要进行各种消费,而商家又愿意让利、优惠,按理说应该是一件让双方皆大欢喜,实现双赢的事情,但是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在一些预付消费领域,包括美容美发、健身、教育培训等等,商家的春节营销往往隐藏着各种套路和陷阱,让人防不胜防,到时候非但优惠、让利没有享受到,反而还给过年添堵。

  春节营销最常见的套路,就是以过年过节的名义进行大幅度的优惠让利,吸引消费者进行大额度充值。而很多消费者或是拿到了年终奖,或是结算了之前被拖欠的工资,所以这时候钱包也往往比较厚实,更容易在商家优惠让利的宣传之下冲动性消费,包括对预付卡消费进行大额度充值,也包括把一些本来不需要不准备买的东西买了回来。

  这不但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一旦遇到不那么正规,甚至是故意进行欺诈的商家,消费者就要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往年的经验,很多消费者在春节前进行充值,等春节过后去消费的时候,要么当初帮自己充值、办卡的营销人员离职了,导致消费者无法享受到之前被承诺的优惠;要么对方的门店干脆人去楼空,让消费者欲哭无泪,后续维权的成本又让人难以承受。

  越是逢年过节,我们越要保持必要的消费理性。在消费之前,要充分了解商家的资质、实力,尤其要学会通过商家的网店、APP、公众号等来看看其他消费者的好差评,再决定自己的消费选择。而在消费之后,则要注意留好各种票据、凭证,以避免遇到消费纠纷,难以依法维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务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务法制网 zw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