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务法制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法眼追踪 >>正文

正义就是要让好人理直气壮

时间:2020-01-07 作者: 来源:

原标题:正义就是要让好人理直气壮

  2017年9月7日,辽宁沈阳一位老人在药店买药时突然昏厥,店主对其实施心肺复苏,导致老人12根肋骨被压断、右肺挫伤。此后,老人反将店主告上法院。近日,辽宁省康平县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决定驳回原告(即被救老人)的诉讼请求。

  患者在药店突发疾病,陷入生命危险,店主具有行医资格,掌握较专业的医学知识,无论从责任角度,还是从道义角度,店主都应当对患者实施救助。然而,被救助者反告店主,这一幕不仅让施救者感到寒心,也让所有具有正义感的人感到不忿。

  必须强调的是,多位医学专家表示,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造成肋骨骨折的情况并不罕见。有急救培训教员在接受采访时说,相比肋骨骨折,抢救生命肯定要放在第一位。法院最终认定,救助行为没有过错,不违反诊疗规范,无需对老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医疗行为本身就存在各种变量与风险,在抢救患者的生命时,各种附加的伤害有时会难以避免。但是,只要救助行为的目的是善意的,方法总体正确得当,施救者的行为就应当得到肯定与支持,而不应为不可知的风险承担责任。

  对此,法律要旗帜鲜明地替好人撑腰,为匡正社会风气注入强心剂。2017年10月起施行的民法总则已经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条被称为好人法的法律,为判定类似事件的是非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撑。

  法律是公序良俗和社会文明的维护者,面对救人者成被告之类的糟心事,社会力量也要及时出动,让好人减少后顾之忧。毕竟,司法程序耗时耗力,即便正义的一方最终赢了官司,也会平添不必要的纠纷。据新闻报道,在法院判决结果出来之前,救老人店主的药店生意冷清,营业额下降一半多,不得不另寻地方开设诊所。

  好人有好报是传统文化中朴素的慈善哲学,放在现代文明中审视,慈善往往是出于公义的无私行为,对好人的回报更多体现在精神激励和道德褒扬层面。不管怎样,好人可以不追求直接的物质回报,但绝对不能让好人因做好事蒙受损失。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不能让行善事者处处提防、时时紧张。

  因此,只有构建一套保护好人的社会机制,才能让好人不吃哑巴亏。比如,鼓励律师无偿为被诉救助者提供法律服务,设立好人基金承担因救助行为发生纠纷的各项支出,为好人因做好事而带来的损失进行补偿等等。

  只有综合调动法律、道德和社会舆论的力量,让好人坦坦荡荡、理直气壮,才能维护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遏制只顾私利的庸俗价值观,为激发更多善行善念创造氛围。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往往对好人持以最大的宽容,哪怕做好事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也不能锱铢必较、睚眦必报,使好人处于动辄得咎的不利局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务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政务法制网 zw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010-80447989,监督电话:1727675229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